1
創新是「新生產函數」
熊彼特對創新的定義:創新可以簡單地定義為一種新的生產函數,企業家則是能夠把各種要素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組合的人,這是企業家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。
大部分人當不了企業家,很大的原因是無法進行要素組合,而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情,認為這樣完成任務了。事實上,多做要素組合,才有更多機會創新。
數字化帶來的另一變化,就是數字技術通過各種形式進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,形成新產業組合。
比如數字技術跟教育組合,就有了一個之前沒有的行業——知識付費;數字技術跟出租車組合,就有了出行的新方式;數字技術跟金融組合,就有了以前沒有的電子支付。數字技術滲透到產業任何環節,產生的新組合都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。
從某種意義上說,數字技術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使得幾乎所有產業都可以更新一遍。我們今天所說的“重新定義”,就是所有行業都可以更新一遍。
2
今天大部分創新是
「現有事物的重組」
以前創造一個新東西,有一個很大的成本支付,其中就是要教育消費者接受新東西。但今天幾乎不用,因為今天很多創新是現有事物的重組。
用三組數字對比一下:有線電話普及率從 5%、10% 提到 40%,花了近 30 年;移動電話普及率從 10% 提到 40%,只需要 6 年半;智能手機普及率從 10% 提到 40%,只用了 3 年半。
這個時間為什么會如此快地縮短?
因為,現在的很多創新是現有事物的重組,人們易于接受,沒有學習曲線,也不需要經驗曲線。今天,很多新東西都在朝這個方向走。當你理解這個概念的時候,你就會認知當下與發現未來。
我常常跟很多人講,你不會創新,并不是因為你不知道新東西,而是你并不知道原有東西的本質需求到底是什么。當你理解這個本質需求的時候,你對創新就更容易理解。
新零售和零售本質上沒有任何變化,因為零售的本質就是便宜、便利、便捷三樣東西。新零售加進了數據邏輯,在便利、便捷和便宜方面比傳統的零售表現得更好。
3
最難的是放棄舊有習慣
如果要理解今天的創新,則需要大家能夠學會忘掉自己的經驗與習慣,但是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就如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所遇到的挑戰那樣,企業文化中最難的不是吸收新觀點,而是放棄舊有的習慣。
因此,你需要能夠忘掉已有的經驗和習慣,尤其是那些曾經被證明過成功的經驗,并找出新的解決方案,把自己過往的經驗、最擅長的東西放掉,這是關鍵,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懂得學習,并從而獲得創新。
放棄舊有習慣是學習的一部分。學習是創新的來源,是驅動成長的力量,是一種永恒的推動力。
4
創新需要試錯的勇氣
任正非曾說過:“在華為,把創新做出來的人叫天才,這樣的人很少。努力做創新沒做出來的,叫人才。這兩種人華為都需要?!蔽矣X得有這樣對人的認識、對創新的認識,這個企業肯定有非常強的創造力。你是不是具備這種包容性,允許別人試錯?
我們在組織研究當中發現,有三個東西產生了根本的改變。
第一,效率來自協同而非分工。以前的效率都是來自分工,但是今天一定是來自協同,也就是部門之間的墻要打掉,企業跟企業的邊界要打破。
第二,激勵價值創造而非僅僅考核績效。僅僅是做考核,不會有未來。但是,如果你進行價值創造,就可以做得到。
第三,新文化。新文化就是需要能夠包容試錯與失敗。組織要有創造力,就必須鼓勵大家試錯,而且必須包容試錯與失敗。新興的互聯網企業都是試錯迭代的。傳統的企業一旦錯了就沒機會,這種文化非??膳?,不利于創新。
因此,那些擁有創新能力、持續成功的企業,會非常歡迎并主動擁抱變化,在變化中獲取機遇。(本文完)